陸羽茶客 - 溫佐治
80後「老」茶客尋寶記
溫佐治說,陸羽茶室仍然保留著文人雅士上茶樓的氛圍,在香港非常珍貴。
「溫生,今天請上三樓。」
陸羽茶室的大門外,穿白色制服、上了年紀的侍應,隔著口罩也能一眼認出溫佐治(George)。爬上三樓,侍應帶我們在一張小圓桌坐下,放眼整個廳堂,茶客之中,George也算是很年輕了。
George是個80後,家住新界,每星期總會為了陸羽茶室來中環,有時是獨自來坐,邊看報紙邊嘆茶,有時則是相約同樣喜愛傳統廣東文化的三五知己來品茗。不過,上陸羽的習慣並不是源自父母,George說是自己在18歲時才第一次慕名而來。「我記得,我對這裏好奇是因為『孫中山史蹟徑』,談到這裏的前身其實是孫中山革命黨的基地之一,1900年,陳少白就是在此開辦《中國日報》。我當然知道陸羽茶室已找不到當年的痕跡,但更令我覺得這裏充滿歷史感與神秘感,而且人們常說陸羽茶室很巴閉,於是我在18歲那一年,專登與數個同學來觀摩。」
馳名中外的陸羽茶室,開業於1933年,起初地址為上環永吉街,因為附近有不少銀行、華人企業等,陸羽逐漸成為不少商家、老闆的聚腳處。後來永吉街業主收回單位重建,陸羽於是遷至現址士丹利街24-26號,樓高三層,門面古雅有氣派,如今仍有不少達官貴人是座上客。
George分享道,有些人來陸羽,覺得是一種身分象徵,高檔貴價,單是每人一盅的茶錢就盛惠36元;但他覺得陸羽與其他茶樓不同,這裏有一種文人雅士的氛圍,從印有「陸羽珍品」毛筆字與山水畫的茶盅,到室內的裝潢以至牆上掛著的書畫,也是陸羽獨有的。
「有一次,我自己一個人來,坐在靠牆的位置。有兩個說普通話的女士來到,侍應帶她們坐在我鄰桌、靠近洗手間,她們不滿意,看見廳堂仍有其他桌沒客人,就要求調位,但侍應總說其他桌已被訂座。」她們不得要領,唯有坐著不耐煩,George於是與她們搭訕起來,知道她們是遊客,慕名而來,卻因為座位的問題覺得不被重視。「我告訴她們:你們真有運,可以坐在整個廳堂最好的位置。她們很驚訝,不明所以,我問她們:你們知不知道,來陸羽最重要是要看什麼?你們抬頭看看牆上這兩幅畫,寫的什麼名字?一個是張大千,一個是黃君璧,畫作都是價值連城,而這兩幅畫不是老闆買回來的,是兩位名家多年前畫來送給陸羽的。你看你們的座位,就是全陸羽最接近這兩幅畫的位置,是不是很有運?」
陸羽茶室的經典點心紙與茶盅。
陸羽茶室之內,掛著黃君璧與張大千的畫作。
陸羽茶室的二樓大廳。